广州声测管华而不实的事少做,农民急需的事多办。要把重点放在改善村庄整体环境上,把功夫下在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。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投入,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很大,基础设施覆盖行政村的问题基本解决,当前要在向自然村组覆盖、往农户延伸方面下更大功夫。长远看,关系农民基本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应抓紧建设和完善,标准可以有差异,但应逐步实现城乡大体相当。为此,公共服务应与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,尤其要增强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的公共服务能力,还不能只是短期的一次性投入,而要确保持续发挥作用。
乡村建设慢不得也急不得,既要防不作为,更要防乱作为。所谓慢不得,是说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。相对城市来说,乡村建设投入少、欠账多,但至今一些地方还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向城市倾斜,下一步应注意调整完善。所谓急不得,是说要保持历史耐心,明确建设时序。对农民还没有想明白、不愿干的,不能硬推,可以等等看、缓一缓。总体原则是,数量服从质量、进度服从实效。
我国农村从来不缺潜力,我国农民从来不缺智慧。各地开展了多样的乡村建设活动,既有政府主导的,也有市场运作的。不难发现,无论哪种形式,离开农民参与都很难成功。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,一定要多听农民意见,尊重农民意愿,让农民满意,把好事办好。
广州声测管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明确提出,推进新型城市建设。这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,适应城镇化发展新阶段新形势、完善城镇化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。城市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,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有利于增强投资增长后劲,为现代化建设打造重要引擎。
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标定了新时代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取向。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3.89%。从国际经验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看,这一时期城市发展面临许多挑战。在我国突出表现为城市建设的整体性、系统性、宜居性、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不强,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主体单一、供给总量不足、供给结构失衡、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生活的需求。
新型城市建设重在优化城市发展理念,推动城市建设从粗放外延式扩张转向集约内涵式发展、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。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建设宜居、创新、智慧、绿色、人文、韧性的现代化城市。一是科学配置市政公用设施,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,提高城市宜居性。二是加快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城市智慧化水平。三是完善城市生态系统,发展智能建造,建设低碳城市。四是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。五是增强城市抵御冲击和应急保障能力。
广州声测管推进新型城市建设为投资需求拓空间优结构提效率。从国际经验看,在城镇化发展中后期,城镇化对投资需求的带动效应更加显著。研究表明,在城镇化早中期,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,将直接带动人均资本存量增加1.3%;城镇化率在50%至60%阶段,每提升1个百分点带动人均资本存量增加1.7%;城镇化率达到60%之后,在较高收入基础上的城镇化发展对投资需求的带动力度倍升,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,直接带动人均资本存量增加3.5%,带动效应分别为前两个阶段的2.7倍和2.1倍。